2012年5月27日 星期日
Wind Quintet - Oboe
雙簧管屬於木管樂器,屬於雙簧類樂器。所謂「雙簧」,即是以兩塊簧片縛在一起,並透過簧片之間互相振動而發聲。雙簧管是由由蕭姆管(Shawm)發展而成小的樂器。它的音質獨特,在交響樂中,經常在其他樂器的伴奏中以獨奏的形式出現。
現今交響樂團演出前,會以雙簧管奏出的A(440Hz)音來作為其他樂器調音的基礎。這是因為在以往的樂器合奏中,舊式雙簧管是最難調準音的樂器,所花的時間亦較多,所以演奏前會先讓它調準音後才到其他樂器,這習慣後來便成為了樂團的常規。
I.構造
現代的雙簧管主要由三個部份組成管身。高檔次的雙簧管管身通常以非洲黑木(Grenadilla)製成,亦有以塑膠或全透明合成樹脂製成的。
(1)管身
雙簧管的管身由三部份組成,其上有若廿個不同大小的氣孔,氣孔上裝有鍍金或鍍銀的音鍵,用以覆蓋氣孔調節音高。整套音鍵以複雜的槓桿結構組成,吹奏按鍵時,槓桿組合會按所吹奏的音高,自動打開或關閉所需的氣孔。
(2)簧片(Reed)
雙簧管吹奏出來的音質,除取決於樂器本身的質量及演奏者的技巧外,簧片亦是一個重要的影響因素。簧片通常以蘆葦的莖部製作,亦有使用竹蔗、竹片等材料製成。簧片使用前,必須先用清水泡數分鐘,待變軟後,簧片才能充份震動,發出圓潤的音色。
簧片的厚薄長短,亦會直接影響吹奏時的音質:薄身的簧片較容易發聲,適合初學者使用,但出來的音質欠圓潤;厚身簧片能吹出響亮而甜美的聲音,但難以控制,需要較大的氣壓才會發聲;過長的簧片聲音偏低,過短的則聲音偏高。由於不同樂曲對雙簧管的音質有不同的要求,專業的演奏者通常會自製簧片以配合所需;初學者亦可選擇購買現成的簧片以便練習。
(3)按鍵系統
雙簧管的按鍵方式正不斷改良,目前的按鍵系統有:
半自動按鍵系統:控制較困難,吹奏A5~C6時需按左手的2nd Octave 鍵;槓桿結構較簡單,價錢較便宜。
全自動按鍵系統:簡化了半自動按鍵系統的操作方式;槓桿結構較精密,價錢較高。
(4)八度音鍵(Octave Keys)
普遍雙簧管都有兩個八度音鍵:第一個用以打開E5至G#5等音的氣孔;第二個打開A5至C6的氣孔;設計較複雜的雙簧管則附設第三個八度音鍵,用以輔助C6以上音程的發聲。
(5)顫音鍵(Trill Keys)
舊式的雙簧管礙於槓桿結構的不足,個別的音高很難甚至無法產生顫音(trill)效果,如C4-D5、B3-C4等。新式的雙簧管附加不同的顫音鍵,令差不多所有音都能發出顫音。
(6)左手F鍵(Left-handed F)
舊式的雙簧管,吹奏D-F或F-D兩個音時必須使用叉狀F(Forked-F)的指法。新式的雙簧管附有左手F鍵,大大減低指法的複雜性。
(7)叉狀F共鳴鍵(Forked-F resonance key)
另一個為簡化吹奏D-F或F-D指法所用的音鍵。舊式雙簧管的叉狀F指法需配合右手的Eb鍵;新式雙簧管配合了叉狀F共鳴鍵,使用叉狀F指法時便無需按Eb鍵。
II.音域及記譜法
雙簧管的音域有兩個半八度,相比其他木管樂器為窄。由B♭3到A6,吹奏高音域時需要較高的技巧。雙簧管採用高音譜號,並使用實音記譜法。
III.吹奏技巧
相比長笛及其他木管樂器,雙簧管的音色較難控制。初學者由於未能有效運氣及控制嘴唇的壓力,經常會發出如鴨叫般刺耳聲音;然有經驗的雙簧管演奏者,只要配合上下嘴唇的壓力,即可控制音色,發出美妙的音色。
吹奏雙簧管需要身體多方面的配合,包括有:
1.手指:負責按鍵。
2.呼吸:與其他管樂一般,吹奏雙簧管必須使用腹式呼吸,並透過腹部來控制吹奏時的氣壓;腹部亦是吹奏顫音(Vibrato)效果的重要控制部份。吹奏雙簧管所花費的氣量,少於一般單簧樂器及銅管樂器,故吹奏時很少會出現不夠氣的情況,演奏者反而會因未能充份吐盡體內積存的廢氣而感到胸口鬱悶。因此,演奏者吹奏時必須採取「先呼氣、再吸氣」的方式來換氣,有時甚至需要爭取呼出悶氣的機會,在吹奏時只呼出部份空氣,待有機會時再換氣。
3.嘴唇:吹奏前上下唇必須包著上下排牙齒,嘴唇應呈小「O」形並含著簧片,嘴唇周圍的肌肉必須放鬆,但又必須避免吹奏時漏氣。吹奏時透過上下唇及嘴唇周圍的肌肉施加的壓力調節音色:壓力大時,聲音會偏高及變得刺耳;壓力太小時聲音會較圓潤但卻偏低,需配合足夠的氣壓以修正音高。嘴唇的形狀及控制稱為「Embouchure」。
4.牙齒:由於簧片十分脆弱,為免損壞,牙齒不可與簧片有任何接觸,必須以包著;牙齒可輔助嘴唇產生所需控制簧片的壓力以調節音色。
5.舌頭及喉嚨:配合呼吸及腹部的肌肉,並透過舌頭輕輕接觸簧片以控制斷音及跳音(Staccato);在吹奏較快的作品時更需喉嚨的配合以控制氣流。
6.高階技巧:雙吐(double tonguing)、三吐(triple tonguing)、循環呼吸(circular breathing)
以上提及吹奏時牽涉的各個身體部份,由於存在著很大的個人差異,吹奏時身體各部份的協調亦因人而異。而部份肌肉(如:嘴唇、舌頭、喉嚨)控制更非人類慣性的活動模式,所以要充份控制雙簧管以奏出動聽的旋律,必須反覆練習以鍛鍊以上各部份的協調。
IV.雙簧管家族樂器
與雙簧管屬於同一家族的木管樂器包括有:
高音雙簧管 (Oboe Piccolo),比雙簧管高一個小三度或純四度。
英國管 (Cor anglais/English Horn),比雙簧管低一個純五度。柔音雙簧管 (Oboe d'amore),比雙簧管低一個小三度。低音雙簧管 (Bass Oboe),比雙簧管低一個全八度。
巴松管 (Bassoon)低音巴松管 (Contrabassoon)
赫格管 (Heckelphone),指法和低音雙簧管相同,但外形則參照巴松管所製成,比雙簧管低一個全八度。
V.著名的雙簧管作品
(1)管絃樂
雙簧管是最早成為現代管絃樂團的常規樂器之一。早在巴洛克時期,雙簧管已經成為器樂中不可缺少的一部份。巴赫、莫扎特和海頓的交響作品,編制內已經包括有雙簧管,並且出現獨奏的樂段。相比之下,巴松管雖然亦已納入當中,不過卻常與大提琴等低音樂器齊奏和作伴奏用途。
巴哈:《布蘭登堡協奏曲》第1首及第2首
貝多芬:《第5號交響曲》第1樂章,有一段著名的華彩樂段獨奏,由雙簧管擔任。
布烈頓:《青少年管絃樂入門》
韓德爾:《示巴女皇的到訪》
浦羅哥菲夫:《彼得與狼》—以雙簧管演繹鴨子
拉威爾:《庫普蘭之墓》
柴可夫斯基:《天鵝湖》中的「情景」
(2)協奏曲
相比管絃樂作品,為雙簧管而創作的協奏曲卻相對不多。而且較多出現於巴洛克時期。韋華第創作過15首雙簧管協奏曲,泰利曼、韓德爾、阿爾比諾尼等亦有寫作雙管簧協契曲。但踏入古典時期,數量則大幅減少。海頓、莫扎特均只創作過一首(海頓的作品近年被指是偽冒;而莫扎特的亦只是由《第2號長笛協奏曲》改編過來);2005年曾經演奏過相傳是貝多芬學生時期的雙簧管協奏曲,[1]但仍未廣泛被認可;這時期較出名的就只有以創作歌劇為主的貝里尼所寫的一首雙簧管協奏曲。一直至浪漫時期最後期和二十世紀前,才出現佛漢·威廉士、理察·史特勞斯、普朗克、馬爾蒂努的協奏曲。近代則才隆續再出現多首雙簧管協奏曲,如貝里奧、齊默爾曼、馬代爾納(Bruno Maderna)、茲維里奇(Ellen Taaffe Zwilich)、卡特等。
(3)室內樂
莫扎特:F大調雙簧管四重奏,K.370
泰利曼:為雙簧管、木笛及數字低音的三重奏鳴曲
瑪德蓮娜‧德林(:en:Madeleine Dring|Madeleine Dring):三重奏、三首組曲
布烈頓:《六首奧維德的變形》,雙簧管獨奏曲
舒曼:三首浪漫曲
施托克豪森:《友誼》-選自聯篇歌劇《光》之《星期一》
卡爾·尼爾森:兩首雙簧管和鋼琴幻想曲,op. 2
佛漢·威廉士:《十首布雷克之歌》,雙簧管及男高音
聖桑:D大調雙簧管奏鳴曲
米堯:雙簧管奏鳴曲、《雅各之夢》
查維斯:「Upingos」
欣德米特:雙簧管奏鳴曲
卡特:《三位一體》(雙簧管及豎琴)、為雙簧管、小提琴、中提琴及大提琴的四重奏
藤掛廣幸:日本の四季
VI.著名的雙簧管演奏家
Heinz Holliger
宮本文昭
謝宛臻 ─ 台灣的雙簧管演奏家,韓德爾國際雙簧管大賽首獎得主
安東尼歐·帕斯庫里(Antonio Pasculli),被譽為「雙簧管的帕格尼尼」
---------------------------------------------------------------------------------------------------------------------------------------------------
作品:
1.巴洛克時期
2.古典時期
3.浪漫時期
4.現代時期
(資料來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99%E7%B0%A7%E7%AE%A1
/ Youtube / http://betheh29.edublogs.org/2010/10/27/of-interest-to-melearning-new-things/ )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